在科技發(fā)展越來越依賴大型儀器設備和先進科研手段的今天,一個科研團隊如果沒有優(yōu)秀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,即便想法再新穎、理論再先進,也很難變成現(xiàn)實
不久前,中科院宣布啟動實施率先行動“百人計劃”。這個被稱作新“百人計劃”的最大亮點,是首次將“技術英才”與“學術帥才”“青年俊才”一起重點引進,而且其待遇與后兩類人才不相上下——每位入選的“技術英才”最多可獲得260萬元的經(jīng)費支持。
時下,科研隊伍主要由兩類人員構成:一類是提出設想、操作試驗、撰寫論文的科研人員,一類是從事分析測試、儀器設備操作與維護、試樣試品加工等的技術人員,屬于“科研輔助人員”——新“百人計劃”中的“技術英才”,就屬于后者。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,技術人員短缺一直是中科院的老大難問題,期望通過新“百人計劃”補上技術人才不足這個短板。
其實,技術人員短缺這個老大難問題不光困擾著中科院,其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也都普遍存在:數(shù)量偏少、水平偏低、年齡偏大。隨著我國對科技事業(yè)支持力度的加大,近些年科研院所和高校紛紛引進高精尖的儀器設備,技術人員青黃不接的問題就更加突出。有的單位購置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儀器設備,卻無人能熟練操作、高效使用,出了問題自己很難解決;有的科學家做出了好的結果,卻因為測試不精確而被迫返工;許多課題組實驗技術、方法陳舊,嚴重影響著科研成果產(chǎn)生的速度和質量……許多科學家反映,技術人員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國科學研究的一大瓶頸。
老大難問題如何破解?
首先,要正確認識技術人員在科研活動中所發(fā)揮的重要作用。獨木難成林、一個巴掌拍不響,技術人員的作用雖然屬于輔助性質,但卻是不可或缺、無可替代的。特別是在科技發(fā)展越來越依賴大型儀器設備和先進科研手段的今天,一個科研團隊如果沒有優(yōu)秀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,即便想法再新穎、理論再先進,也很難變成現(xiàn)實。
其次,切實提高技術人員的地位和待遇。長期以來,高校院所中的技術人員不僅得不到應有的重視,而且在工資待遇、職稱評定、項目申請中也往往低人一等,無形中成為“二等公民”。這不可避免地讓他們產(chǎn)生很大的心理落差,工作積極性嚴重受挫,自我滿足和組織認同需求難以實現(xiàn),最終導致優(yōu)秀的技術人員留不住也招不來。因此,要在轉變觀念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,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水平,暢通其職務提升、職稱晉升的通道,讓他們像“學術帥才”和“青年俊才”那樣既有作為也有地位、既有面子也有里子。
尺有所短寸有所長,科研團隊中的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各司其職、誰也替代不了誰,只有比例適當、各展所長,整個團隊才能正常運轉、高效工作。如果技術人員長期短缺,不但會造成很大的物質浪費與人力浪費,而且會嚴重阻礙我國科學研究的健康發(fā)展。
在提升技術人員地位、優(yōu)化科研隊伍結構方面,中科院的新“百人計劃”無疑帶了個好頭。期待更多單位轉變觀念,善待、善用技術人員,充分發(fā)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(chuàng)造性,為科技創(chuàng)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撐保障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5年07月03日 20 版)
【關閉】